鄂尔多斯市“万名律师进乡村(社区)暖城
公益法律服务在行动”若干措施
为充分发挥律师面向基层、服务基层的职能作用,及时为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,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得到更多的法律帮助,鄂尔多斯市司法局现推出以下便民利民服务措施:
一、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共建法律服务活动
按照便于工作、相对固定、全部覆盖的原则,结合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活动,为全市所有嘎查村(社区)一对一配备一名公益律师,签订法律服务协议,按照要求开展免费法律咨询、草拟法律文书、出具法律意见等法律事项办理,实现人民群众少跑路、少费时、少开支。律师结对由旗区司法局负责,数量不足的旗区由市司法局从市管律师事务所统一进行调配。
二、创新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模式
结对律师挂职担任嘎查村(社区)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,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,指导调解委员会建设,律师参与调解并将调解案件录入该委员会案件平台,享受“以案定补”政策(试行一年),确保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。
三、完善律师个人微信二维码公示制度
全面公开结对律师个人微信二维码,在所服务的嘎查村(社区)村(居)民微信群中进行推送宣传,同时制作发放印有微信二维码、电话号码的便民服务卡,方便与群众随时随地沟通交流。
四、畅通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渠道
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对发生在对应嘎查村(社区)的法律援助案件,原则上优先选择结对律师进行办理,按照相关要求享受“以案补贴”政策。
五、实现乡村民营企业“法治体检”常态化
各结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要主动扛起乡村企业“法治体检”责任,组建“法治体检服务团”,加强对乡村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力度,通过深入企业解答法律咨询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法治讲座等形式,帮助提升企业依法治企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。
六、举办“基层法治课堂”
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、民法典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设“基层法治课堂”,多层次、多渠道举办法治宣讲,提倡每名律师每年至少要在结对嘎查村(社区)集中组织开展4场“基层法治课堂”和4场(次)涉农涉牧法律咨询。
七、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
协助嘎查村(社区)委员会起草、审核、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,指导乡村党员干部运用法律知识管理村务,服务乡村换届选举,协助处理换届选举中的法律问题。
八、推行公益法律服务纪实工作制度
发放公益法律服务纪实手册,参与活动的律师人手一册,如实记录公益法律服务开展情况,接受群众满意度评价,服务和评价结果将作为律师年度考核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。提倡每名律师在结对嘎查村(社区)公益法律服务每年不少于50小时并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。
九、表彰奖励公益法律服务“年度之星”
对在暖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律师,授予年度“全市公益法律服务之星”荣誉称号,在各级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选聘法律顾问、推荐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以及选派参加学习交流培训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。
十、丰富公益法律服务宣传形式
市旗两级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要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,通过开设专栏、拍摄短视频等形式,加大暖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,讲好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故事,打造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品牌和公益律师队伍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