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

首页>公开>规划计划>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
乌审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"十一五"规划纲要
发布时间:2007-12-17 00:00:00      作者:      来源:      【  保存
  打印       
分享到:
       

   一、“十五”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及“十一五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 

  (一)“十一五”发展基础。“十五”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。五年来,我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不断解放思想,改革创新,特别是2004年以来,我们提出了以发展循环经济、构建和谐社会、创优发展环境为着力点的“以人为本,建设绿色乌审”发展理念,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成就,“十五”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,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.5亿元,年均递增26.2%;财政收入完成3.08亿元,年均递增36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055元和4783元,年均增长分别为13.7%和12.5%。“四大产业”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农牧业基础产业扎实推进,工业支柱产业强势扩张,文化旅游朝阳产业风帆正举,城镇新兴产业蓬勃兴起,硬环境承载吸纳能力持续增强,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,已经具备了在全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、后发赶超的坚实基础。

  (二)“十一五”发展机遇。就旗区而言,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,表现在:一是“以人为本、建设绿色乌审”发展理念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,符合旗情,符合科学发展观,深入人心;二是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地位的提升,我旗丰富的天然气、煤炭资源即将进入大开发阶段,为我们吸引投资、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;三是作为自治区级能源重化工基地,为我们构筑以煤为基础,水为支撑,气为补充,综合开发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重大机遇;四是我旗尚处于工业起步阶段,便于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,从而使固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更加凸显,在提升产业层次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、发展旅游业和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;五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劲拉动,必将促进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,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,进而形成“四轮驱动”、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  (三)“十一五”面临的挑战。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:工业基础薄弱,资源开发滞后,产业层次低、链条短;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尚未形成,产业化水平不高;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,占GDP比重小;城市化水平滞后,集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;人才匮乏,创新能力不足;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,就业容量有限。这些都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,认真妥善加以解决。我旗资源禀赋优越,发展潜力巨大,在当前全市各旗区赶超竞比,形势咄咄逼人的形势下,我们必须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抢抓机遇,正视困难,合力功关,乘势而上,努力开创“以人为本,建设绿色乌审”的新局面,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。

   二、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

  (四)“十一五”发展指导思想。“十一五”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坚持“以人为本,建设绿色乌审”发展理念,走集中发展道路,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高层次构筑“四大产业”,壮大优势产业集群,全力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新牧区,加快传统畜牧业强旗向工业强旗转变,把乌审旗建成环境优越、产业先进、人民富裕、社会和谐的发达地区,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。

  (五)“十一五”时期发展目标。到2010年力争实现“四个突破”,即:全旗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,年均递增45%以上;一、二、三产业比例达到5:70:25;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,年均递增45%以上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,年均递增17%以上;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,年均递增15%以上;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,年均递增27%以上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,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,“四大产业”蓬勃发展,能源重化工基地初具雏形,农畜产品实现规模化、品牌化经营,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,经 济型生态园林文化城镇框架基本形成;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,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,就业渠道不断拓宽,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;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,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;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,科技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,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,在全市综合排名位次前移,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占有量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。

   三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

  (六)率先发展现代农牧业。我旗良好的农牧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,已经具备率先建设现代农牧业的条件。一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。坚持城乡统筹,“三化”互动,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与工业化、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,加快农牧业的现代化。建立合理、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,使农牧业生产资料进一步向种、养殖大户和专业生产企业集中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打造工厂化、庄园式的农牧业生产实体,实现机械化作业、工厂化管理、集约化经营,促进农牧民身份向股东、市民、产业工人转换,培养一批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的典型示范户,整体提升农牧业发展层次。到2010年,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300万头(只),把我旗建成绿色农牧业强旗。采取多种形式,大力扶持和引进一批起点高、规模大、带动力强、辐射面广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、流通龙头企业,逆向拉动农牧业的发展。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,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,提高农畜林沙草产品加工的规模和档次;大力发展农畜产品专业市场,积极组织引导农牧民组建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;以发展优质、高产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农牧业为方向,推行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,打造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品牌,整体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二是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。种植业方面,确立“为养而种、以养增收”的理念,大力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,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、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。畜牧业方面,以做大总量、提高质量为突破口,加大畜种畜群结构调整,加强良繁体系建设,强化动物疫病防治,力争到2010年建立健全高效的畜牧业防疫体系。坚定不

转载声明: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

主办: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

承办: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

网站标识码:1506000004     蒙ICP17002409号-2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477-8581170(工作时间)

建议使用:1920×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

邮箱:ordosxxbs@163.com

   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